搜尋此網誌

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歐式麵包最好不要冷藏


許多人習慣性地拿到食物就要冷藏,歐式麵包也不例外!就有朋友,我苦口婆心的訴說理由也無法讓他放心不要冷藏歐式麵包。冷藏麵包可減緩其內部餡料酸敗和黴菌生長的速度,但卻會加速麵包老化的速度。

歐式麵包出爐後兩三天內就要食用者,可放在紙袋或麵包盒(保鮮盒)內,降低水分散失的速度,儲放於室溫下即可。若短期內不食用者,則建議冷凍儲存

歐式麵包為什麼不建議冷藏呢?這要從麵包的老化(staling,或稱走味)說起。麵包老化的速度在0oC左右的低溫環境下最快(請參考Wikipedia),尤其是在零上附近的低溫更快(即冷藏的溫度);低溫冷凍後,老化的速度反而變很慢。根據前人試驗的結果,麵包在7oC下冷藏,其老化的速度是儲放在30oC下的六倍;也就是說,麵包放在7oC的冰箱內冷藏一天,其老化的程度相當於麵包放在30oC室溫下六天的老化程度。

歐式麵包從一出爐,溫度降至60oC以下,老化的過程就開始了。老化過程中一個主要的機制就是水分的喪失,麵包的內部逐漸變乾、變硬和易碎。早在西元1852年,法國人Jean-Baptiste Boussingault即實驗發現麵包即使不喪失水分,老化作用仍然持續進行。他同時也發現,將麵包重新加熱至60oC以上,可回復麵包的新鮮度。

今天,經由食品科學研究,我們雖然並不完全瞭解麵包老化的整個過程,但已知道麵包老化是由澱粉的退化作用(retrogradation)所造成。製作麵包時,小麥麵粉中的澱粉,加水加熱至60oC以上時開始糊化(gelatinize),也就是澱粉在烘焙的高溫時,分子的鍵結弱化,水分子得以侵滲入其結構中,澱粉開始膨脹而致半定形(semi-firm),此時的麵包最為鬆軟。當麵包出爐冷卻至60oC以下時,澱粉分子開始重組、重結晶,過程中,將原本吸收的水分排出,導致原本鬆軟的麵包開始變硬、變乾,排出的水分則一部份被附近的麵筋所吸收,一部份則最後蒸發掉了。

為什麼冷藏的麵包會加速老化呢?我個人推測澱粉冷卻過程中的重結晶可能如熱糖水冷卻結晶一般,溫度越低,結晶的速度越快。在0oC以上,水分子仍呈液態,移動較容易,低溫(冷藏)狀態下,澱粉的結晶速度加快,水分子自晶格中加速被排出,因此麵包的老化速度加快。一旦麵包冷凍後,水分子凍結而不容易移動,也就一直留在澱粉的分子中或麵包中而不散失,因此冷凍麵包重新加熱後,其風味與新鮮麵包幾乎一樣。
只要麵包不要老化太過,大部分由澱粉中排出的水分仍然存在麵包的孔隙及麵筋中,重新加熱麵包至60oC以上時,澱粉的結晶又被破壞,附近的水分子得以再次侵入澱粉分子間,麵包得以回復鬆軟,必要時可噴一點水加熱。這就是為什麼烤土司可使其變得鬆軟,加熱麵包可重拾其風味。

水分較多的麵包,可延長其保鮮的時間。在麵包中添加油糖也可幫助保持水分,減緩麵包老化的速度。脂肪酸是極佳的麵包抗老化劑。過去數十年來,量產的麵包工業在麵包中添加乳化劑得以大幅減緩麵包的老化,這些乳化劑與澱粉結合,干擾了水分子的移動,也因此阻礙了澱粉分子的重結晶作用。牛奶和蛋黃含有豐富的天然乳化劑,也有減緩麵包老化的效果。

老化後的麵包也有其食用的方式,應用於許多的西式餐點食譜中,如麵包沙拉,麵包布丁(考布雷),油炸麵包,或直接浸入牛奶或咖啡中食用等吃法。

那麼歐式麵包要如何保存?

1.    如果兩三天內就會使用完畢,可放在紙袋、塑膠袋或麵包盒內以降低水分散失的速度,儲放於室溫下即可。

2.    若二天內不食用者,則建議以保鮮盒或密封袋將麵包密封,防止其水分散失,冷凍儲存,可存放一、二個月之久。食用時,取出解凍後加熱,麵包內部溫度需達60oC以上,麵包才能回復鬆軟新鮮的風味。

3.    如果你堅持要冷藏麵包,一定要將麵包密封,保持其水分。食用前一定要加熱或烤過。

我們習慣冷藏食品,以防止食物腐壞。那麼麵包會不會腐壞呢?麵包中若不含脂肪等易酸敗的物質,通常可久放而不酸敗。與許多其他的食物比較,麵包所含的水分相對少許多,因此,經常在長黴前,就已乾掉,致使黴菌無法生長其上,酸麵糰麵包(天然酵母)因其酸性有抑制黴菌生長的效果,黴菌更不容易生長其上,保存的時間更長。封存於塑膠袋中的麵包,會使得老化過程中所排出的水分聚集在麵包外皮上,若長期置於室溫下,其濕度將提供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。麵包中包裹的餡料,若含有較多的水分,也容易成為黴菌生長的溫床。

為了要延長麵包的鬆軟保鮮期,可添加糖油或乳化劑來達到目的。黑爾詩麵包除了加入少量的糖油外,主要是以增加麵包的含水量為手段。但如前所述,含水量多就易招致黴菌的生長。因此建議購買黑爾詩麵包的顧客應儘快食用或冷凍保存,但若要冷藏,麵包應密封保存,減少水分喪失,食用前加熱,以回復其新鮮的風味。

Shulin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您的回饋,真好!!